查看原文
其他

国内首展!这些“深蓝宝藏”今日起在海南公开亮相→

海南发布
2024-11-15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

 “深蓝宝藏—— 

 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 

 考古成果特展” 

将于今天(9月27日)下午

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开展



本次展览是南海海域

深海考古调查的成果专题展

也是国内首展

届时

沉睡在深海1500多米

历经500多年的出水文物

将首次公开亮相


明青花花卉纹执壶。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供图


明素三彩鹭形执壶。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供图


明珐华彩孔雀蓝釉莲池纹梅瓶。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供图



深海捞“珍”
清洗、加固、脱盐
……
经过精心修复后
一批珍贵的深海文化遗产
将于今天下午
以“深蓝宝藏
——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
考古成果特展”的形式
与世人见面

2023年8月17日,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深海文物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万鑫(右)和薛亚维对明青花人物故事纹大罐内部残存的水银进行清洗。清洗是陶瓷器文物保护修复的主要步骤之一。

2024年6月2日,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深海文物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运送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出水文物。

  
此次展出的文物
曾沉没在1500米的深海里500多年
直至2022年10月
才在距海南三亚市大约150公里处的
南海西北陆坡处被发现
  

2024年6月3日,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深海文物保护实验室,考古队队员拆除包装,取出从海上运回的文物。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联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于2023年至2024年
组织实施了三个阶段的水下考古调查
完成遗址的初步探测
详细勘测和文物提取工作

2024年9月24日,文物保护工作者小心翼翼护着南海西北陆坡沉船遗址出水的明素三彩鹭形执壶。


这是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者

首次对位于水下千米级深度的

古代沉船遗址开展系统
科学的考古调查、记录
与研究工作

2024年6月28日,文物保护工作者在明青花碗底书写文物编号。文物编号如同文物的身份证。


2023年8月17日,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深海文物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薛亚维正在清洗出水瓷器。


2023年8月17日,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深海文物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李媛使用超景深显微镜观察明青花罐釉面的病害情况。


从被称为海洋的
“午夜区”的半深海带
带回包括瓷器、金属器
原木在内的928件(套)出水文物
充分展示了我国深海科技
与水下考古的跨界融合
标志着我国深海考古
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24年9月26日,明“丙寅年造”款红绿彩婴戏纹碗。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
保存相对完好
文物数量巨大
年代比较明确
不仅是我国深海考古的重大发现
也是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
填补了我国古代南海
离岸航行路线的缺环
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2024年9月26日,考古队队员董佳馨(左)和王万峰在探讨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遗址文物的堆积情况。

  

2024年6月28日,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深海文物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陈子晗(左)和王万峰正在进行文物分类脱盐浸泡。

  
为了尽可能地保存好这些出水文物
文物保护工作者
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
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对文物进行精细化的处理
最大限度地恢复文物原貌
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历史文化
讲好中国故事


2024年9月26日,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南区三层6号展厅,工作人员颜建超对浸泡池中的上展文物进行最后的位置调整。


2024年9月26日,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南区三层6号展厅,工作人员对上展文物进行最后的位置调整。


2023年8月17日,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深海文物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胡宝正在拍摄出水文物。文物拍摄是文物信息采集的重要手段之一。


2024年6月2日,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深海文物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观察文物分类脱盐浸泡情况。文物脱盐浸泡是海洋出水文物保护修复的重要步骤之一。



观展小贴士

地点:琼海市潭门镇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南区三层6号展厅


时间:9月27日下午开幕,将作为常设展览永久展出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无需预约


来源:央视网、海南日报客户端
编辑:王莹
内容审核:林英翠
值班主任:王春秋

推荐阅读



海口⇌重庆⇌西雅图国际航线开通


海南省非遗展示中心即将开放试运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海南发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